因為在耕地上建設房屋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耕地上建設的房屋屬于違法建筑。如果耕地遇到征收,征收部門只會給予相應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補償費,而耕地上建造的非農業(yè)用途房屋,是不會給予任何補償的。此即所謂的“違建不補”,從嚴格的法律意義上講是沒有問題的。

農民沒有宅基地,在自家承包地上蓋的房子被拆了,沒地方住該怎么辦?
確需在耕地上建造房屋供居住生活,該怎么辦?
如果確實需要在耕地上建設房屋,則需要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xù),并取得鄉(xiāng)村建設規(guī)劃許可證和建房許可證。但是也有一定的前提條件,一是申請轉為建設用地的耕地不能是“永久基本農田”,而是一般耕地,并滿足“占補平衡”的要求;二是符合當年的土地利用規(guī)劃;三是符合“一戶一宅”的宅基地基本制度。一般來說,審批難度會非常大,實現在耕地上合法建設房屋的幾率很小。
在明律師最后想提示廣大農民朋友的是,耕地上建造房屋屬于違法建筑,任意在耕地上建設房屋是有一定風險的。一些人的建房行為可能是沒被發(fā)現、一些人的建房可能是村委會同意了,還有一些人可能是利用關系擺平了??偠灾?,在耕地上建設房屋屬于違法行為,提醒廣大農民朋友千萬不要心存僥幸,擅自在自家耕地上建設房屋,否則,最后遭受損失的將只能是自己。在遇到征收拆遷時,要及時咨詢專業(yè)征收維權律師的意見,對涉案房屋究竟是否存在通過維權獲取適當補償的可能性作出科學研判,避免盲目維權甚至對抗。一般而言,即使涉案建筑確實存在歷史遺留原因,其最終補償結果也只能是“適度補償”,而無法和集體建設用地上完全合法建造的房屋相比較,這是廣大被征收人需要充分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