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北放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拆遷政策

導讀:被征地農民牢牢把握這3條鐵原則,合法權益自然有保障:1、公共利益。2、合理補償。3、依法征收。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推進,各項基礎設施不斷建設,土地的利用率在不斷升高。在這個背景下,農村土地在被征用時,也被賦予了更高的價值。

對于農民來講,有征地,就要有相應的補償,這也是農民十分關心的問題。但在拆遷律師辦案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拆遷方總是想通過各種方式降低補償甚至不補償。

其實萬變不離其宗,自開始實行的新《土地管理法》,對于三大原則進一步在法律層面上進行強調。

很明顯,只要被征地農民能夠牢牢把握這三條鐵原則,那么自身合法權益自然有保障:

1、公共利益

行政征收的本質,在于憑借國家強制力,將私有財產變?yōu)閲匈Y產。而房屋征收,涉及到被征收人安身立命的基本生活生產資料。所以,法律規(guī)定了非常明確的征收前提:公共利益。

新《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五條

因軍事和外交、政府組織實施的基礎設施、公共事業(yè)、扶貧搬遷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需要以及成片開發(fā)建設等六種情形,確需征收的,可以依法實施征收。

這一規(guī)定將有利于縮小征地范圍,限制政府濫用征地權。

2、合理補償

原來的《土地管理法》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按照年產值倍數(shù)法確定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補償標準偏低,補償機制不健全。

新《土地管理法》首次將2004年國務院28號文件提出的“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的補償原則上升為法律規(guī)定,并以區(qū)片綜合地價取代原來的年產值倍數(shù)法。

在原來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的基礎上,增加農村村民住宅補償費用和將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規(guī)定,從法律上為被征地農民構建更加完善的保障機制。

3、依法征收

行政主體必須依法行使征收或征用權,嚴格遵守法定程序進行拆遷工作。征收決定需要法定程序、征收評估需要法定程序、作出征收補償決定需要法定程序、強制執(zhí)行也需要法定程序……

新土地管理法改革土地征收程序,將原來的征地批后公告改為征地批前公告,多數(shù)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異議的,應當召開聽證會修改,進一步落實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在整個征地過程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

倡導和諧征地,征地報批以前,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必須與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xié)議。

拆遷律師在辦理了多年征收拆遷案件后,總結經驗提醒廣大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時,維權是必須的,抗爭也是必須的,但是要找對方式方法,切忌一時沖動,不但無法及時有效地維權,反而將自己送上接受法律制裁的審判臺。

當面對不公的拆遷、征地條件時,一定要勇敢地向施壓者說不,這一定要是在委托了專業(yè)征地、拆遷律師的基礎上合法地進行。

無論是必要的談判過程,還是為了日后有效維權進行取證工作,又或者采取訴訟手段維權,都一定要在專業(yè)律師的幫助下完成,避免因為法律知識和專業(yè)經驗的欠缺,錯失了維權和爭取合法范圍內最多補償?shù)牧紮C。

返回頂部